總聽人談到學習《大學》,可是這本書為什么稱為《大學》?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它之所以稱為《大學》是相對于小學而言,小學教給大家的是基礎文化知識和禮節(jié),而《大學》講的是先秦儒家關于道德修養(yǎng)、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系。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大學》里面第八章的內容,原文內容為: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本章內容很好理解,并且文章最后一句點明了本章的主旨,意在告訴大家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在正其心看似很簡單,極容易做到,但是怎樣才能正心?這就有難度了。正心是要求我們不能讓喜怒哀樂懼等情緒產生嗎?不能讓它們存在嗎?絕對不是,因為我們并非圣人,做為平常人的我們自然與生俱來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喜怒哀樂懼等情緒也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可一旦我們不能自察情緒,任其操控自己的思維、左右自己的行動,那么我們的心思便會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我們完全摒棄喜怒哀樂俱等情緒,而是說我們要讓理智來克制、駕馭情緒,使心思不被情緒所左右,從而做到情理和諧地修身養(yǎng)性。即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要心思端正,不要被情緒所操控。
那么我們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讓理智來駕馭情緒,用意志來克服情緒,以理性來戰(zhàn)勝情緒,這樣才能保持一顆端正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工作中。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修身在正其心”,讓我們以此來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