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Unipus網(wǎng)站上學習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孫有中教授關(guān)于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系列講座。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不僅進一步了解到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和思辨教學,也解答了自己在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疑惑。
在講座中,孫有中教授首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LICTIA,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ritical Thinking Integrated Approach)。什么是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呢?它指的是在高校英語技能課程教學中, 通過語言與內(nèi)容的融合式學習,同步提高語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范式。根據(jù)孫有中老師所給出的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定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的學習,也不僅是內(nèi)容的學習,英語教學更應該傾向于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講解了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定義之后,孫教授再次強調(diào)了跨文化和思辨能力的定義。對于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自己以前的認識比較的狹隘, 通過這次的學習,對于跨文化和思辨能力,我有了一個全新全面的認識。
孫有中教授提到,根據(jù)本科教學質(zhì)量國家標準,簡稱國標, 跨文化能力是指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認識;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點和異同;能對不同文化現(xiàn)象、文本進行闡釋和評價;能有效和恰當?shù)剡M行跨文化溝通;能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有效的文化溝通。顯而易見,這種跨文化能力,不是單純地與外國人進行溝通,不是在英語課上介紹學習不同國家的習俗可以包含的,這種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學習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
對于思辨能力,國標中如此定義,勤學好問,相信理性,尊重事實,謹慎判斷,公正評價,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對證據(jù)、概念、方法、標準、背景等要素進行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能自覺反思和調(diào)節(jié)自己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然后分享自己的觀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培養(yǎng)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更加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去發(fā)掘問題,并尋求答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活躍自己的思維。
通過這次網(wǎng)絡學習,自己不僅了解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也認識到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者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更為重要的是為自己今后的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
在今后的教學中,以授課班級為單位, 積極的開展各種豐富的文化活動,比如,戲劇欣賞、外交禮儀知識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出來,逐漸地進入到主動的學習,只有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才能善于思考,并把自己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可以逐漸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建立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