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他大膽的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禁令。他提倡“有教無類”,而他實施這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理想中的“君子”,即有著完善人格的“成人”。而通過《論語》中闡述的精神,夫子所認為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君子,必須具備相當的智慧、勇毅、忠誠、才藝和處世能力等多種品格和素質。并輔之以禮樂的熏陶,才能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顯然,孔子的“成人”教育觀,重在人的德行修為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由此來看我們的大學教育,追求學生的德行修為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并為學生傳授處世立身之技能,便是大學“成人”教育的最高目標。
由此看來,大學教育如果被理解成是為了獲得一種社會生存技能是狹隘的。儒家教育所強調的是一種價值教育,培養(yǎng)人格品質,關注精神力量。強調以文化去傳授人,以環(huán)境去熏陶人,而這重要的環(huán)境熏陶,往往是被人忽略的重要一環(huán)。
大學“成人、成才”教育中的環(huán)境熏陶,一方面在于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為人師表,在思想和行為上做出表率。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在于大學校園的文化感染,營造正確的價值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觀和審美,鍛煉他們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和探求真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認真對事,敬重萬物的意識和積極的人生觀。
作為一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輔導員老師,我有幸參與和感受到了西大現代對于學生的環(huán)境熏陶。我校看似獨樹一幟的文化熏陶方式,其實正是我國大學教育最為缺失的一部分。“清新、進取、高雅、祥和”的校園文化宗旨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文化審美。英雄主義的倡導引導了學生積極向上,努力提升自己人生價值。而一系列大氣莊重的校園文化活動,這種儀式感的熏陶,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對事和敬重自然的處世觀念。我校所致力的情懷教育,其實正是中國傳統(tǒng)“成人”教育思想的完美凝練。
傳道與授業(yè),成人與成才,是現代社會賦予大學教育的光榮使命,而大學教育中的環(huán)境熏陶,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