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孝順這件事從來都不只是人類所特有的,動物之間的孝順有時也讓我們?nèi)祟惛拾菹嘛L。孝順這個話題,從古談至今,眾說紛紜,參加部門學(xué)習,學(xué)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讓我感觸頗深,也讓我對孝順有了一個更加全新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應(yīng)該去孝順父母,可是怎么樣才算是孝順父母呢?錯誤的方法會導(dǎo)致事倍功半,而正確的方法卻可以事半功倍,孝的智慧就是使用正確的方法來盡孝事半功倍。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做了父母才能深刻的理解父母的心,也只有做了父母才會深刻的明白,父母需要子女做的其實并不多。有了孩子,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一切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子女健康安在就好,我們的父母其實最想要的也是他們的子女健康安在。人生三大苦之一是:“暮年喪子”,俗話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我們每個人健康安在對于父母而言就是孝順,人只有首先保證生命存在,再來談其他才有可能性,命都沒了,一切都毫無意義了。
《弟子規(guī)》中這樣寫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這就是告訴我們,為人子女,應(yīng)該孝順父母,更應(yīng)該用正確的方法去孝順父母。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新聞,子女經(jīng)常給父母很多錢,父母依然衣衫襤褸,生活拮據(jù),子女不理解,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還這么節(jié)儉?等父母去世,發(fā)現(xiàn)父母的存折上的錢有很大一筆,再看見受益人是自己時,才會明白,父母不是節(jié)儉,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想把更好的都留給自己的孩子,因為愛孩子所以他們寧愿吃苦。對于子女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所以給父母再多的錢,都不如能多花點時間去多陪陪父母,閑話家常,聽她嘮叨其實也是一種孝順;離開時鄭重其事的告訴父母一聲“爸媽我出去了”,歸來時認認真真的說一句:“爸媽我回來了”,這也是孝順,告訴父母我要離開,是禮節(jié),更是尊重;歸來時,說一聲,是禮貌,更是給父母報平安,“爸媽我平平安安的回來了”,讓他們放心。離得遠,不住一起,經(jīng)常的打個電話問聲好,讓他們知道你平平安安的,這也是孝順。孝順就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付出,哪怕僅僅是打一個報平安的電話。
正確的方法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孝需要智慧,孝順也需要正確的方法,愛,就請用他們需要的方式來表達。時間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請珍惜父母安在的每一個時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盡孝,用充滿智慧的、正確的方法讓父母感知我們的愛、我們的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