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閑之余找到了一部電影《一米陽光》,被電影的名字所深深吸引。可看罷卻發(fā)現電影遠遠不是表面的那樣。平凡的人,簡單的事,發(fā)人深省的主題傳遞,《一米陽光》是導演的精誠之作。兩個等愛的人的火花碰撞,在導演的鏡頭下傳遞著不一樣的正能量感情。我不是專業(yè)的電影方便的行家,可卻也想將一部好電影分享給大家,用我自己的淺顯的思路去學著剖析。
《一米陽光》主要是以黃色的暖色調顏色奠定了影片的基礎的感情。偏黃的色彩將畫面感帶得偏溫暖,尤其在開篇一群小孩子在陽光下玩耍,逆光的畫面感設計,把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同環(huán)境相結合,導演在此的意圖在于渲染環(huán)境的溫暖和光芒,來烘托快樂暖心的基調。在顏色的鏡頭設計上,為觀眾帶來溫馨的感受,導演運用的色彩語言,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體現在各種細節(jié)上,從鏡頭語言的各個方面向觀眾傳達主題是導演的真正意圖。
姐弟倆都是“等愛的孩子”的線索在影片中有多次交代。小樂在夢中說夢話呼喊媽媽的鏡頭是最刺痛人心的地方,夢里小樂的想象被導演將場景調整為昏暗的灰黃色調。不僅僅有夢的想法,在腦中更是在用色彩這個最真實的語言抒發(fā)著孩子渴望家庭完整的心。在對姐姐給小樂蓋被子的特寫鏡頭中,小樂的手拉住了姐姐胳膊,將想父母的情感升華到了新的高度,以此在與觀眾的主題傳達上鋪開道路,在影片中各個細節(jié)無不體現著兩個人彼此需要愛的孤獨心境。
鏡頭的畫面感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姐姐與小樂他們在陽光的映照下戲水,互相往臉上抹顏料都少不了題目中提到的那一米陽光。那條兩旁種滿楊樹的小道,是影片連接始末的極具象征意義的一條路。陽光灑滿大地,從樹蔭蔽下穿過的那一縷陽光是種希望。導演在此以畫面的視覺美感,與觀眾在同情孤獨的留守兒童的感情上產生共鳴。意在抒發(fā)情感訴說著每一個留守兒童是需要愛的天使這樣一個主題。
以此將兩個人的忘年之交,在嫻熟的鏡頭語言下更加完美的呈現。姐弟二人的同病相憐的情感空缺的處境是導演情節(jié)設計的亮點。從設置的兩人的各種矛盾沖突,在色彩的襯托下,變得耐人尋味!兑幻钻柟狻返纳蕥故爝\用的高水準可見一斑。
呼吁全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倡議早已泛濫,我難得在《一米陽光》中讀到了新的體會。不需要多么波瀾壯闊的海誓山盟,兩個等愛的人在一起情愫相依的平凡情節(jié),深入在鏡頭畫面的小小色彩設計中。對觀眾的觸動是巨大的,小小的色彩是抒情的表達,以小見大,震蕩了整個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問題的重視和重新思考,非常難能可貴!電影背后所傳遞出來的核心能量才是這部電影的精魂所在。有時一個好的導演能通過一部作品就做到讓全社會人發(fā)人深省。而一個好的觀眾也要能透過電影的畫面去讀懂背后最精髓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