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春秋,學府南遷①;倡德允文,櫛風沐雨。適逢現(xiàn)代韶光苑建校十有五載,四方友朋相賀,八方學子共祝。城,晚學后生,度步塵世,幸承導師劉公②傳道解惑之恩遇,又感先生傾身拓澤之不易,心懷敬重,捧袂之情,茲以雅望,因塔之銘,合韻以成,以饗師長校友并同仁后學,共斯園之蔥蘢,盼偉業(yè)之興盛。
灃鎬故土,漢唐帝都。峯巒疊翠,峻嶺縈回。銜地北而接天南,煌煌太乙鐘靈秀;挽清湍而要八水,莽莽山色蓄春秋③。南苑耕黍粟,隱曜魁星之嵐岫;郊畿耘滄桑,陟降帝閽之云暝④;時序荏苒,菁英紛至;人文興盛,少長咸集;樓林崛物,衢路參差⑤。灃水東顧,回目嘆偉業(yè)之斑斕;筆峯翹首,飛翥書翰墨之浩然⑥。
學府興起,寶塔傲立。錚骨巍然,立西南山郭之高標;極目遠眺,得百里方圓之勝狀。素妝雅致,鱗次窗軒;石梯斜通,白玉闌干;鑄鐘高懸于上,銀尖冠以金冕;四圍時鐘分嵌,頷首環(huán)以堞欄。棱角分明,意通四維⑦;主次通達,喻指本末。國有四維而國治,人知四維而仁智;物有本末遂有序,時有終始而久長。是故塔寓人意,圣人之道哉!
至若鍔刺藍天,云白如洗。碧波粼粼,弱柳扶和風之習習;灣洄縱橫,新荷撫綠萼之曳曳。塔居其間,氣貫于斯。獨舉青霄,含光破玉清之墟;臂持虹霓,箭羽引弓弦之弧。華燈初上,夜幕如漆;星辰渺渺,街燈微微;黌宇隱約,曄曄其光⑧。潤穹蒼之晦澀,掃浮華之黯淡,樹塵世之航標,引瀚海之長庚。昏曉更替,六氣交泰⑨,韶光共晴明,素月相影行;輕嗅春芳郁郁,細聽夏蟲嘶鳴,馳云登高以致遠,水落浮萍而幽然。岑嶺靜寂,曲徑通幽;草盛苗稀,清潭攬翠;猶戀芳菲盡,海棠似解鶯蝶語;坐看蒼黃時,秋桂欣欣滿苑香。水波淺唱輕舟曲,彤云低吟桑榆詩⑩。
嗚呼!撫今追昔,鑒往思來。《詩》云: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櫛風沐雨十五載,立德樹人育良才。放達于天地,立士子之風骨;憂思于內外,念金甌之永固。賢達聚議,續(xù)諸子之絕學;高朋相訪,承儒風之廣博⑾。古之仁人,立廟以尚賢,建塔以銘志,今人不尚圣賢而多慕榮華,不志箴銘而泛傾利欲,華美虛與,引為炫耀,冠以虛名,高奢標榜,廟塔無靈而德無魂,文化失根而道失本⑿。霧靄濛濛,夙嘆前路之難行;霜雪漫漫,恍悟光陰之易逝。沐霞光之悠悠,窮通途而斬荊棘;憑天地之茫茫,入宇內而出寥廓。君子不負于時,不廢韶華;智者不迷紛擾,清濁由我。鐘鳴振,意鏗鏘,仿蘭亭之逸興,慕志士之長風。藉慶日以襄盛事,捧杯盞共饗天地,具以心懷云爾:
終南鐘塔起碧汀,寂寞蒼穹一時興。
貽范古今思往圣,傾身拓澤育菁英⒀。
茫茫天地本無意,漫漫星輝卻有情。
風云激蕩長空盡,唯見流光霽月明⒁。
戊戌仲秋于韶光園
自注:
、俅颂幹付『ツ(2007年)學院從桃園校區(qū)南遷至灤鎮(zhèn)科教園建立新校區(qū)。
、趧⒐脯F(xiàn)代學院創(chuàng)始人、老校長劉家全先生,“傾身拓澤”語出劉家全先生《七律·情懷》“韶光逃離志嵯峨,傾盡家身拓大澤”詩句。
、鄞颂幟枋鲐S鎬舊地(即現(xiàn)代學院校區(qū)所在區(qū)域)山水風貌,“太乙”即秦嶺主峰終南山,有唐朝王維“太乙近天都,青靄入看無”詩句;“要”通“邀”。
、荛L安城南自古為皇家郊苑和農耕地區(qū),新世紀以來政府專門在長安區(qū)興建科教大學城,現(xiàn)代學院便是在此期間遷至此處。陟降,陟曰上降曰下;帝閽,天庭,此處代指天際,典出《詩經·文王》。嵐岫,霧氣籠罩的山峰。云暝,天云遮覆,乃至水色深幽、山光黯淡。
、葆槁,指道路。學院新校區(qū)幾年間建起教學、公寓、餐飲、圖書館等諸多樓宇場館,東西為道、南北為路,參差有序,發(fā)展甚為迅速。
、揎w翥,zhu音,飛舉、飛騰狀。
⑦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本末者,主次也。亦指鐘塔自下而上主次分明而內外通達。
、嗪,古劍名,《列子》曰:衛(wèi)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此處喻指塔狀似劍。黌hong音,古時學校的校舍,此處指學院的學生公寓樓;曄曄其光,光芒四射貌。
、崃鶜庵革L、熱(暑)、濕、火、燥、寒等六種氣候,此處描述鐘塔附近四級風景天氣、風景。
、馍n黃,指變化、變幻;桑榆詩:代指老教授在此教學發(fā)揮余熱,語出葉帥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洗颂幜信e學院興建憂念園,舉辦儒學論壇,彰顯辦學理念秉持為國家民族擔正義、傳精神的本質。
、写颂庩U述當前社會物欲橫流、人心不古,利益糾葛、道德滑坡之象,指出人們如果追求利益就是使文化失去靈魂、人性失去根本。
、颜Z出劉家全先生《沁園春·現(xiàn)代十年》“熱血丹心誓育英”。
、伊鞴猓^福澤流傳至后世,《谷梁傳·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也指鐘塔流動閃爍的光彩,此處雙關,既描述天地之間鐘塔光彩奪目之狀,也指學院事業(yè)及辦學事跡將永載于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