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推進教育改革和國家脫貧攻堅戰(zhàn)略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是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扶貧必扶志,扶貧先扶智。把資助與育人有機融合起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激勵學生成人成才,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是作為一名扶貧工作人員的重要責任。
學生資助不是“全免費”,對于高校而言,學生資助的主要定位在于獎優(yōu)助困,由國家、學校和社會予以共同資助以扶持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建檔立卡精準資助等資助政策的實施一起保障同學順利完成學業(yè)。但資助并不是全免,自己仍要承擔一部分。
學生資助不能“養(yǎng)懶漢”,資助工作既要做好貧困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全面優(yōu)秀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曾批評扶貧中出現(xiàn)的“靠著墻跟曬太陽,等著幫扶奔小康”現(xiàn)象。學生資助也是一樣,不能把國家和學校的關心關懷當成免費午餐。有的同學每到評選獎助學金時,就拿貧困當資本,抱著等、靠、要的心理,希望自己拿到更多的資助金。因此,高校資助要充分發(fā)揮“勤工助學”的導向作用,通過勤工助學給學生提供鍛煉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食其力、自立自強的意識和習慣,從而達到助困、育人和勵志的目的。
學生資助要講感恩。學生受到了國家和學校的資助,就應該有感恩之心,做一個知恩感恩的大學生。從受助學生角度講,一是要勵志成才。通過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立志成才,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二要學會感恩。“感恩”是為人之本,立身之德,要時刻牢記國家和學校的關愛之情,理解老師們把每一筆資助金送到貧困生手中的不易,感念父母和老師的恩情,把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回報社會聯(lián)系起來。從學校和老師角度講,就要用各種手段、各種方式教導學生知恩感恩,經常開展勵志感恩教育活動,將感恩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結合起來,告訴同學們要做一個有良心的人,多講真善美。因此,高校應培養(yǎng)學生對黨、對國家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激發(fā)學生自立自強,勤奮刻苦、銳意創(chuàng)新的意識,教育學生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