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拋開初期幾年的幸福和滿足感之外,近幾年開始越來越疲憊但也愈感恐慌。這幾天的新聞事件也讓自己不斷的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改進什么?
開始做教師那幾年覺得,老師就是應該像宋祖英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樣,必須得無私奉獻的情懷,要做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是渡過最初的“蜜月期”,和學生們都突顯出各自的矛盾,毫不夸張有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難以融合的隔閡。那個時候不理解,心想我都是為了你們好,你們不僅不理解我反而記恨我,你們怎么這樣。其實我和中國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都是覺得我給予的學生們都無選擇性的接受,但是忽略了他們的判斷力和自主性,F(xiàn)在慢慢也在說服自己,那些是他們愿意接受的方式,什么樣的內容是他們感興趣的,在教學大綱范圍內,適當?shù)淖鲆恍┳兺ǚ炊屨n堂和課后大家都很融洽和快樂。在當下90后和00后都帶著個性和張揚“殺入”課堂學習的時代,教什么很重要,但是怎么教才更重要。
最近幾天的“抽煙弒母小學生”和“神木花季少女被害”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現(xiàn),事件背后的一系列責任問題及原生家庭的對與錯我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發(fā)展確實很快速,但是屏幕背后的一個個素質不高也不理智的“鍵盤俠”讓人很是無奈。我這里想說的是,我們教師隊伍和教育部門在建立教育目標時應該將“教書育人”變?yōu)?ldquo;成人和成才教育”,此處的成人是關注受教育者的心智發(fā)展和道德情操培養(yǎng)。如果我們只專注于文化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他們的心智健全,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不一定是社會人才,還有可能是欺凌弱小的施暴者。
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不能戴著有色眼鏡。雖然現(xiàn)在推行“因材施教”的思想主旨,但不代表就可以給學習好的或者表現(xiàn)好的學生“開小灶”,孤立和排擠成績差的或者“壞學生”。后面這類學生才是我們更要去關注關心的群體,如果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不能讓他們敞開心扉,說明我們的教育工作還沒有做到位,不夠細致和用心,多和家長溝通,一起參與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歷程。
同時,我們也需要剔除自己身上的一些陋習和不良習慣,因為家長和老師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起到的是榜樣和標桿,所以不光要做到“傳道受業(yè)解惑”,還要做到“為人師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