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任教一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講好每一堂課的問題,而我所說的講好課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的生動、豐富、有趣。面對現(xiàn)在高校課堂上學生做“低頭族”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對我們教師的講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上教師不僅僅是自己講課,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同學的注意力,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這就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授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我想這個問題應該也是所有作為剛剛走上一線教學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承蒙老校長劉董事長對我校青年教師成長的關注,難得的機會,參加了我校舉辦的青年教師業(yè)務培訓,此次的青年教師培訓會讓我對如何講好一堂課找到了答案,也讓我對授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老校長劉董事長的語重心長,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一個新的定位。
說到教學,我們首先要談的第一個問題肯定是教學方法。而這些教學方法的獲得除了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常的教學實踐,教學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一個過程。
對于教師來說,首先要學會說話,但是講課又不等于說話。我們在平時說話的過程中可能就一個語調、語速一直下去,講課需要的除了語調、語速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種節(jié)奏感。對于難于理解的知識,可能需要教師放慢速度從容的娓娓道來,對于重要的知識點還可能需要教師一遍又一遍的去變相重復,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會說話只是講好課的第一步,接下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將自身所學的理論和教學中的實際案例結合起來,把教材中的知識點串起來并被學生所接受。我覺得對于教師來這一點可能是最難的,也是最能體現(xiàn)教師教學能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理論準備,還要有自己的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自身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只有將這個三者結合起來,才能使得課堂教學有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案例的選擇盡量做到貼近同學、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三貼近”原則,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一些細小的問題,并及時的幫助同學去解決問題。
當然,作為一名面臨人工智能和公開課挑戰(zhàn)的高校教師,我們必須看到高校教學與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嚴肅認真的對待自己的這一份職業(yè),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師,樹立自己的職業(yè)形象,在掌控好傳統(tǒng)課堂的同時還要運用好現(xiàn)代化的教具,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需要我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才能得到恰當?shù)姆椒。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在把握好課堂上的尺度和分寸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課堂教學的知識性、思想性和理趣性,將思想內容法則和教學藝術法則結合起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