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藝術類專業(yè)的同學認為,國學是文學院、漢文專業(yè)、文科生的事情,我們呢?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我們?yōu)槭裁匆獙W國學呢?
首先,國學本身并無學科之分。廣義上的國學,既有文學、哲學,也有各類藝術如音樂、書畫等,了解國學常識,有助于接近文化本源,有助于感知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增強文化素養(yǎng)。
其次,國學是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素養(yǎng)的必備版塊。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一個沒有文化內(nèi)核的人,能撐到何時?柳宗元的《黔之驢》中講了“黔驢技窮”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任何人或事物光有空大的架子是沒用的,內(nèi)涵和實力才是支撐長久的重要力量。更何況一個用藝術專業(yè)能力立足于社會的人才?
比如學播音主持專業(yè),你是學董卿、小撒那樣有點知識儲備、有點內(nèi)涵,再有點顏值與才華呢?還是想改天就當個網(wǎng)紅主播,什么也不管,就喜歡老鐵們送個飛機大游艇?學表演、舞蹈等專業(yè),你是覺得靠吃顏值飯、青春飯呢?還是實打實去掌握技術和能力呢?是用文化來升華底蘊、增強底氣呢?還是穿著古典的服裝卻依舊云里霧里呢?這讓人聯(lián)系到前段時間火熱的“某明星學術不端”事件,使得兩個博士比較火,負面的那個我們按下不表,提另一個叫喻恩泰的,就是許多同學小時候看過的經(jīng)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呂秀才”的扮演者,戲外的他是中戲的雙博士,既學了表演又學了導演,然后最近的一次是在《聲臨其境》上又給火了,印證了一句話——學會的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最后,借新學期新課程開課之際,再送廣大同學一句話,小鮮肉年年有、時時有、處處有,但真戲骨、有內(nèi)涵的藝術工作者不常有。唯有在年輕的時候能多學一點是一點,這在你成名、成家、成大師的時候,就是你的底氣,你的內(nèi)涵。
所以,我們開設國學這門課,組織大家學習她,更深刻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的同學知文化、識禮節(jié)、懂道理、有修養(yǎng),進而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國學人人都可學,青年大學生、藝術類專業(yè)的同學更值得學,而且這不是要求,而是一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