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可以說是指引我進入播音這一專業(yè)領域的老師,一開始是因為喜歡朗誦才慢慢接觸到了播音專業(yè),后來有幸做了播音教師之后,朗誦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的工作內(nèi)容之一。
上周,我們學校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國著名詩人、詞作家黨永庵老師文學生涯六十年紀念會暨朗誦大會在我校舉辦,我有幸參與其中,學院分給我三篇稿件,分別是《醉》、《友誼》和《致農(nóng)民詩人》,前兩首詩是由兩位學生朗誦,我作為輔導老師幫助大家完成作品,第三首詩由我和兩位學生一起完成,接下來我想談談《致農(nóng)民詩人》給我?guī)淼拿赖母惺堋?/p>
這首詩不長,卻被分成了十二個小段,前兩段是:“把泥土的芳香,交給雨、交給風;把山泉的醉吟,捧給黃昏、捧給黎明”,這部分是由一位女生完成的,在我們練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朗誦的很美,但是并沒有很走心,當我問她:你明白自己朗誦的內(nèi)容嗎?她的回答是否定的,我才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朗誦的時候其實并不知道自己朗誦的是什么內(nèi)容,說白了,就是簡單的見字發(fā)聲,我想這樣不行啊,真正的朗讀應該是走心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自己在表達什么,然后再注意所謂的技巧,最后才有可能打動別人。于是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的去分析詩歌,比如“捧給黃昏、捧給黎明”這兩處,我們在朗讀之前要想到黃昏是一種什么感覺,黎明又是一種什么感覺,生活經(jīng)驗表明,黃昏是低沉的,有點憂郁,而黎明又是充滿希望的,因此在朗誦處理上,語氣、語勢和語速自然都是不一樣的,當朗讀“捧給黃昏”時,在“黃昏”的地方,語速稍慢、語勢走低,而這個時候的眼神也應該是向下看的,相反,在“黎明”處,我們應該語速稍快,語勢呈上升趨勢,同時眼神也應該充滿希望的向上方看。在這里為什么要強調(diào)眼神呢?因為朗誦除了要注意語言本身的表達外,非語言的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朗誦的時候往往會進行留白,適當?shù)牧舭追炊任淖直旧淼膬?nèi)容更有寓意,在留白的同時如果可以輔助身體動作的話,那這樣給朗誦就會增色不少。
董卿的《朗讀者》之所以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歡,正是因為這檔節(jié)目用語言直擊人心,雖然很多嘉賓并不是在朗誦,可是只要有文字,有感情的表達就一定是有力量的,我喜歡朗誦,就是因為它看似柔和實際上很有力量,朗誦之美就美在它時而靜如處子,又會偶爾動如脫兔,它會以特殊的方式敲擊人的心靈,用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戰(zhàn)勝一切。我愛朗誦,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