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本學期開學第一課,我滿懷信心地步入課堂,精神飽滿地完成了第一堂課。剛下課,一位女同學來到我身邊,說道:“老師,我覺得我的水平不止這樣。我們的課堂進度太慢了!”晚上,微信上另一位男同學發(fā)來信息:“老師,我們的課堂用語英語能不能少一些?我問了身邊大部分的同學,他們都太聽不懂。”那一刻,兩位同學對同一節(jié)課的差異化教學反饋,讓我深深地認識到我一個人給55位同學同時授課,根本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本無法同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材配套應用軟件,助力學生個性化英語學習;另一方面,在基礎知識的復習與講解、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升實踐和以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式合作學習等各個教學設計中,設定三個層次:基礎、提升和突破,以滿足課堂中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從AI版U校園應用軟件后臺查看學生在新視野大學英語學習的學情分析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同學們并未充分利用這一平臺提供的全方面的優(yōu)質學習資源。一方面是因為并未設定相應的線上學時和相應的學分激勵學生完成平臺輔助學習,另一方面是因為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引導和培養(yǎng)。
通過與同學們的交談,了解到:學生們認為課堂需要閱讀理解的內容,打開翻譯軟件,立刻躍入眼簾;需要口語回答的問題,輸入漢語答案,只需讀出英語譯文;需要提交的作文,把漢語輸入大預言模型,英語作文立刻成文;需要提交的漢譯英翻譯作業(yè),用機器翻譯,無需動腦;而且將來出國旅游,帶上手機翻譯軟件,暢通無阻。
鑒于此,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就AI翻譯軟件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希望能夠讓學生充分正確認識到AI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我反問同學們:“大家能帶AI翻譯軟件進入期末考試或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場嗎?”不能,AI翻譯軟件并不能代替大家的英語學習。首先,AI翻譯軟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些特定的語境、文化背景和專業(yè)領域的翻譯,AI翻譯的準確性有待商榷。其次,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學習翻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學習包含語言背后蘊藏的思維差異和文化差異。再者,如果去國外旅行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果出現(xiàn)緊急情況,也不能完全借助翻譯軟件,應該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語言水平。最后,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我們在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時候,也在從這六個層次鍛煉我們的大腦,這是翻譯軟件無法取代的。
那是不是我們就在學習中不使用AI翻譯軟件了呢?不是。我們要積極、正向地充分利用AI翻譯軟件在學習中的輔助作用,根據(jù)翻譯內容,對照自身的翻譯,有效學習,快速進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