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詞匯學專家張維友教授曾經(jīng)這樣說過,“詞匯是語言學習三大要素(語音、語法、詞匯)中最為重要和最難掌握的要素。”詞匯學習之所以最為重要,是因為與語法、語音相比“詞匯是最重要的意義載體”,同時“詞匯又是語言中最不穩(wěn)定的要素”,“語音、語法規(guī)則穩(wěn)定,且無多少變化,下苦工短時間可望掌握。”而“詞匯不斷發(fā)展變化,新詞產生,舊詞消亡,詞義變化與日俱增,實難掌握。”此外,“將詞匯運用得習慣、得體也最為困難”。筆者在日常教學中,也深深感受到同學們在英語學習中感到最苦惱的部分就是英語詞匯的學習和掌握。
為了解所帶非英語專業(yè)班級同學的詞匯學習和掌握情況,筆者曾在上學期期末對廣告1201班同學進行了一次詞匯水平測試,其中共46名同學提交了有效測試結果。此次水平測試共設置五個題型,具體題型安排及測試平均分值如下表:
題 型
|
意義匹配
|
詞形變化
|
介詞填空
|
選詞填空
|
釋義并造句
|
題量(道)
|
14
|
6
|
10
|
10
|
30
|
平均答對題數(shù) (道)
|
5.37
|
1.15
|
1.22
|
2.37
|
釋義并造句
|
只釋義
|
既不能釋義也不會造句
|
3.37
|
10.13
|
16.24
|
平均分
|
5.37
|
1.15
|
1.22
|
2.37
|
6.74
|
10.13
|
32.48
|
正確率
|
38.4%
|
19.2%
|
12.2%
|
23.7%
|
11.2%
|
33.8%
|
54.1%
|
此次詞匯水平測試所選取的詞匯都是《新視野大學英語》1-3冊中所列舉的積極詞匯或短語。(積極詞匯指的是,語言學習者能夠正確地說出或寫出的詞匯;消極詞匯指的是能在閱讀中認出或猜出的詞匯。)題型設置不僅測試學生對所測詞匯的意義方面的淺層掌握,而且測試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慣用法、常見詞形變化及其使用等的深層掌握情況。
測試結果顯示:意義匹配題的正確率僅為38%;在釋義并造句題型中,既不能釋義也不能造句的比率為54.1%,這兩項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總的詞匯量水平較低,對所測試的詞匯不僅不能達到積極詞匯的要求,甚至也不能達到消極詞匯的要求。詞形變化、介詞填空、選詞填空、釋義并造句的正確率分別為:19.2%,12.2%,23.7%,11.2%,說明學生的積極詞匯量水平較低。釋義并造句題型中,只能釋義的百分比為33.8%,也同樣說明這樣的問題。
面臨學生總體詞匯量水平較低、積極詞匯的掌握程度較低的情況,大學英語教師該怎樣做呢?筆者經(jīng)過不斷的知識積累、思考與實踐,和同行的老師們分享以下詞匯教學策略,同時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首先,詞匯教學必須結合語境!缎乱曇啊氛n本將每單元的詞匯全部列入課文后的單詞表,如果與課文割裂開來單獨講解,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對詞匯用法的講解,從而失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語境中探索、并最終掌握所學詞匯的機會,學習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閱讀課文,并在語境中猜測詞義,探索詞匯用法的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檢驗其成果,再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補充及深化。筆者經(jīng)過實踐,感受到學生不僅習慣了這種學習方法,而且越發(fā)樂在其中。
其次,詞匯教學必須加強語言輸出。語言輸出是加強語言學習最為必要、也是最為重要的手段。教師在講解每一個重點詞匯后,都應該不惜花時間讓學生應用所教授的詞匯練習造句,如果直接造句有困難,可以將所造句中的難點部分提前指點學生后再讓學生嘗試造句。經(jīng)過造句的練習后,學生會對所學詞匯掌握得更加立體、印象更加深刻,也就會避免僅僅停留在消極詞匯的層面。
再次,詞匯教學必須要有課后延伸。掌握英語詞匯僅靠課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教師的詞匯教學也很難做到考慮到班上每一位學生的詞匯水平進行而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詞匯教學必須要有課后延伸。那么,該怎樣延伸呢?由于詞匯只有在使用(語境)中才有意義,因此,筆者考慮嘗試布置學生堅持每周至少閱讀三篇英語文章的任務,并且要求學生在語境下探索詞匯用法,掌握詞匯意義,此外,學生可以根據(jù)此身的英語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的文章。這樣一來,既可以使學生加強詞匯學習的課后延伸,又照顧到了不同英語水平的同學的不同詞匯學習需要。
以上就是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積累的一些詞匯教學經(jīng)驗,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批評指正。
外語系: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