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以建設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學府為己任的現(xiàn)代大學,清明節(jié)期間,我校追思懷遠、緬懷先賢的“尚賢節(jié)”系列活動陸續(xù)展開。3月26日,我校國學社和自律委員會同學由學生處李燁煒老師帶隊,前往位于陜西涇陽安吳鎮(zhèn)的吳氏陵園祭拜長眠故里的著名國學大師吳宓先生,這也是我院師生連續(xù)第十四年開展此項拜祭活動。
當日一早,五十余位同學統(tǒng)一身著軍裝式校服,佩戴校徽,從學校圖書館門前乘坐校車出發(fā)前往涇陽。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到達吳氏陵園。
陵園內古柏遮天,久經歲月洗禮的石牌樓、石羊、石馬靜靜佇立,守護著大師的安息之地。同學們穿過園中幽徑,到達吳宓先生墓前。由我校老校長劉董事長援助新建的墓園牌坊上鏤刻著民國聞人于右任手書的“文博古今學貫中西”八個大字,正是時人和后世對吳宓先生的中肯評價。牌坊左右兩側立著原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1964屆同學會所立的祭奠師吳宓文、我校老校長所撰修建吳宓先生陵園牌坊記等四塊石碑,處處記載著后輩對吳宓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我校師生在先生墓前的空地列隊站定,集體整肅衣冠,祭拜活動由自律委員會同學主持,首先帶領大家回顧吳宓先生生平。先生是中國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詩人和“文博古今,學貫中西”的文化學者,被譽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是著名的“哈佛三杰”之一,同時也是一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生命的智者、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富有古希臘悲劇色彩的人物。
接著,由同學代表向吳宓先生墓碑敬獻花籃,誦讀致以后昆敬意的祭文,借此寄托青年學子繼承先生意志、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不斷上進的理想與追求。之后,大家齊向先生墓行中華鞠躬禮,以表達我校師生對吳宓先生的無限緬懷。
祭拜儀式完畢后,同學們自行參觀吳氏陵園,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吳宓先生的精神。陵園內一草一木一建筑都刻著歷史歲月的痕跡,深切地緬懷先賢的豐功偉績。時代賦予我們光榮的使命和神圣職責,我校同學將發(fā)揚光大吳宓先生的思想光輝,把先賢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代代相傳,使先賢的不朽精神在各條戰(zhàn)線、各行各業(yè)開花結果。
吳宓后人王壬誚郵芪倚M緄縭猶欽卟煞檬保傅攪慫鋈碩暈忮黨刪偷囊恍┤鮮。王壬f吳宓先生從小受到關中地區(qū)深厚國學文化底蘊的影響,以陜西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學堂,之后又以全國第二的成績留美,回國后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他的一生做了一件大事——昌明國粹、融會新知,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王壬顧檔劍執(zhí)г涸謚謝幕拇猩弦滄齙梅淺:,特冰槗岄e3,震}改昀吹某己團Χ暈忮笛芯孔齔雋撕芏喙ぷ鰨M執(zhí)ё釉諏醵魯さ那閾囊枷魯晌業(yè)撓杏彌擰?/p>
祭拜活動結束后,同學們一起參觀了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這里是當時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共產黨在培訓青年干部的重要場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幟、革命青年的熔爐、中國青運史上的豐碑。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集青訓班史跡陳列、古建遺跡、革命舊址、名人故里為一體,是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和遵規(guī)守紀教育的理想場所。
清明祭拜國學大師吳宓已經成為我校堅持至今的一項傳統(tǒng),意在通過這一形式,讓更多的年輕學子走近大師、感知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的魅力,敬重歷史、崇尚賢德,自覺肩負起青年人的責任與使命,沿著大師的足跡不斷前進,使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綿綿延續(xù)。
本站記者 李芝寧

3月26日,我校國學社和自律委員會同學由學生處老師帶隊,前往位于陜西涇陽安吳鎮(zhèn)的吳氏陵園祭拜長眠故里的著名國學大師吳宓先生。

祭拜活動由自律委員會同學主持。

同學代表向吳宓先生墓碑敬獻花籃。

國學社同學誦讀致以后昆敬意的祭文。

大家齊向先生墓行中華鞠躬禮,以表達我校師生對吳宓先生的無限緬懷。

吳宓后人王壬誚郵芪倚M緄縭猶欽卟煞謾?/p>

帶隊老師和同學們在吳氏陵園門口合影。

祭拜活動結束后,同學們一起參觀了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