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季節(jié)的雨,能像春雨那樣教人打心眼里喜愛;沒有哪個季節(jié)的雨,能像春雨那樣繾綣多情而又滿盈生機。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春天是藏在“隨風潛入夜”的雨中滲進人間的。忽然就有那么一個夜晚,你在春眠不覺曉的酣睡中,被敲窗的雨點驚醒,被落到瓦面的雨滴弄醒,被滾過的春雷搖醒,被植物拔節(jié)的響聲吵醒,被雨中大地微微翻身的顫音震醒。“江雨靡靡江草齊”,此時的江河湖泊,日漸豐沛明凈,“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唯其春宵寂寂,方顯夜色空廓。春雨聲中,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邈遠;是往昔崢嶸歲月中濕漉漉的情節(jié)和曾經(jīng)的花事。在聯(lián)想的沉醉中,又盼望著天一放明就“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融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探詢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覓尋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娥眉細葉嫩。
雖說春雨貴如油,但當春乃發(fā)生的好雨就是那么長情,就是一夜淅瀝到天明。“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明快的等待,是春雨的特允。三月天,孩兒面。第二天,往往雨過天晴。雨腳初歇,縱有水霧如煙,但經(jīng)歷雨水的洗擦、過濾,平時難得一見的遠山,便海市蜃樓一般浮凸在你馳目騁懷的視線之內(nèi)。這樣的日子,母親總是抱著襁褓中的小孫孫在陽臺上一邊看春花,一邊哼著“雨濕春牛皮”之類的農(nóng)諺。在她心中,定認為那曾經(jīng)勞作了大半生的農(nóng)田留著一席眷念之地吧。
是的,早春時節(jié),只要在田地里,你準能見到勤勞的農(nóng)人荷鋤帶雨勞作的場景,在供給我們糧食的土地上,你會由衷感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就像那先知先覺的水鴨子,黃蹼撥清波時,已向大地宣布了“等閑識得東風面”的春汛。于是,你會不待揚鞭自奮蹄,敦促自己珍惜“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寶貴光陰。
春日雨下,常有花雨傘交織成的河流。河流上,總有五線譜一樣的電線,電線之間,每每跳動著音符般活潑伶俐的春燕。燕兒繞樹呢喃,用翅膀把春天馱向四面八方。然后,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趟兒似的聚攏來,把希望放在春風中,把夢播在春季里。
春雨春聲,又一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悄然寵你入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