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應該是2009年飛雪飄零的冬天,氣溫特別寒冷。我們都穿著厚重的羽絨服穿行于街市。但我喜歡冬天,我覺得冬天要比夏天好過的多,頭腦清楚,容易記住一些人與事。
和外面的冰天雪地相比,這是一家暖意融融的茶園,在這里我第一次見到了素裝淡定,一身清爽的張萍。她是好朋友馬律師介紹的,她來時手里牽著她的兒子小虎,孩子大約有十一二歲。我詫異張萍和我一樣都是四十多歲奔五十的人了,孩子怎么這么小。
從談話中知道,張萍是白銀人,父母均是監(jiān)獄系統(tǒng)退休的老干部,姊妹四個
張萍講一口帶點河西味的普通話,語速比較快,但很受聽。張萍的長相不是十分漂亮,但氣質幽雅,做事干練果斷。
從后來的接觸中我才知道,她目前的處境很悲諒,很令人同情。
她原和父母兄妹都在白銀監(jiān)獄工作,80年代初她父母先調往天水,后費盡周折把她調到天水電池廠工作,
當時的天水電池廠是國家知名品牌企業(yè),天水電池以質優(yōu)價廉著稱,名揚全國。效益也一度非常好,令天水其他行業(yè)的人羨慕不已。
鑒于她突出的業(yè)績,廠領導對她非常器重。她也算是給電池廠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
在電池廠時間不長,她便和廠動力科的一名青工誠談起了戀愛,后來又結了婚,在他的窮追猛打下。
第二年,張萍便懷孕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張萍的父母兄妹都很高興。張萍當時被確診為雙胞胎,負荷越來越重,由于血壓太高,醫(yī)院考慮到大人的安全變用催生藥催下了孩子。不到七個月,孩子早產了,大夫告訴我是一對姑娘。變收拾完善后把我送進了病房;病房里好多好心人在和我的家人談論這兩個小姑娘,一個女嬰被醫(yī)生放在保溫箱里重點救護。沒過幾天這個女嬰也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醫(yī)生認為是敗血癥,按敗血癥進行救治。
結果女嬰的大腿髖關節(jié)處打過針的地方出現(xiàn)了感染化濃,可能是由當時的針管消毒不當引起。
張萍的父母開始找主治大夫、專家、院長要求會診,院方不承認是他們的責任,只認定是髖關節(jié)炎。20多天后,孩子的那地方已經化膿感染厲害,不得已醫(yī)生為孩子做了引流手術。因為怕再度感染,緊接著院方征得張萍的同意后為孩子做了股骨頭切除手術。這一手術雖說是成功的,但讓孩子落下了終身殘疾的隱患。
經過那樣反復的折騰與打擊,張萍產后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消瘦不堪。
但她很堅強,出院后,她仍舊精心地照顧孩子的一切飲食起居。
張萍與丈夫商量,給孩子取名雯雯。
雯雯一歲以后,按醫(yī)院的安排,又做了一次手術取掉了前次手術其間留在腿中的一塊鋼板。
由于實施了這樣的幾次大手術,孩子的左腿始終發(fā)育很慢,比右腿要短幾公分。作為母親張萍急在眼里,疼在心里,為了治療孩子的腿疾,希望她能象其他健康孩子一樣愉快成長,張萍不惜一切代價帶著孩子到處求醫(yī)問藥,后來又到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進行治療,還做了一次牽引手術和一次骨髓填補手術。
雯雯長到六歲的時候,張萍粗略算了一下,已經實施過五六次重大的手術。
雯雯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長得清純可愛,象極了母親張萍。誰能想到她的生活是伴隨著災難與痛苦長大的。
雯雯七歲的那一年,張萍送孩子到市內一家重點小學上學。偏巧遇到了一位尖酸刻薄的班主任,這位班主任總是嫌雯雯反映遲頓,甚至懷疑雯雯智力低下,三天兩頭找張萍的麻煩。張萍清楚,孩子盡管腿有殘疾,可這是后天造成的,智力一點問題沒有,她和雯雯交談后得知,是雯雯和這個老師鬧對立情緒,對學習失去興趣。
到小學三年級時,張萍覺得再這樣下去會影響女兒的健康成長與學業(yè),便找到校長要求調換一個班級,校長同意了。后來的班主任李明霞,教語文的,帶數(shù)學課的是一位男老師,兩人配合得很好,對雯雯這個殘疾女孩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愛心。有空還會給雯雯免費補習功課,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愛心在流淌,調動了雯雯這個多災多難殘疾女孩巨大的學習潛能,她對學習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與熱情。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到小學六年級畢業(yè)時,雯雯綜合成績已進入班上前幾名。
婚后這些年,張萍為雯雯的事情到處奔波,而丈夫誠表現(xiàn)得異常冷淡,任憑張萍出頭露面。有時候為一些日常瑣事還不時給張萍發(fā)脾氣,張萍這才知道自已的愛人的性格與自已格格不入,由于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長大,人格素養(yǎng)也差距很大。這些年,要不是娘家父母和兄弟姐妹全力以赴幫助自已,張萍真不知道怎樣度過那段艱難的歲月。
孩子一歲以后,張萍因為要上班,孩子多時都寄放在娘家父母那兒。所以雯雯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受姥姥與姥爺?shù)挠绊懕容^多。父母都是監(jiān)獄系統(tǒng)的干警,也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老人,對女兒這些年的苦楚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對外孫女百般呵護,給她補習功課,教她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教她學會自信與堅強。
老人還經常給外孫女講一些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或者買一些這類書籍給她看。比方說外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中國殘疾人作家張海迪的故事、史鐵生的故事。雯雯是87年出生的,她正好是伴隨著張海迪的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動人事跡一路走過來的。據(jù)張萍回憶說,對雯雯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有四個:一個就是自已,一個是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班主任李明霞,再就是雯雯的姥姥與姥爺。
因為丈夫對雯雯的事過問很少,埋怨太多,張萍和丈夫誠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婚姻已經明顯出現(xiàn)了裂痕,為了彌補這種裂痕,張萍使出了渾身的解數(shù)。到雯雯小學快畢業(yè)時,張萍和丈夫商量著準備再要一個孩子,將來也好給雯雯有一個做伴照顧的。雯雯的一切算是穩(wěn)定下來了,腿也只能這樣了。由于左腿比右腿短幾公分,再加上腿中還有一塊鋼板不能取出,不能站立走路時間太長,一長就會疼痛。按國家計生政策,第一個孩子有殘疾的,可以生第二胎,丈夫也有此意。
為了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張萍與丈夫的關系暫時緩和了許多。也過了一段比較恩愛的生活。終于在1998年的那一年順利生下一個兒子。張萍與丈夫商量給孩子取名峰,希望他的胸懷象山峰一樣雄偉廣闊。
有了兒子后,丈夫誠的脾氣改變了許多,也不象以前那樣劍拔弩張,粗暴無禮。那一年,受亞洲金融危機與中國大經濟、大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中國加入WTO后企業(y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天水的大多數(shù)企業(yè)經濟效益都直線下滑,電池廠也不例外。
剛開始的幾年還能免強維持,到后來工人的工資也時有拖欠,這對于夫妻雙雙都在電池廠且有兩個孩子的張萍來說,危機更加嚴重。雯雯是殘疾孩子,全家人肯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小兒子峰剛剛出生不久,又要一大筆費用來撫養(yǎng)。
貧賤夫妻百事哀,丈夫誠的脾氣又變得暴烈起來,動不動就摔東摔西,打罵孩子,有時對張萍也大打出手。
張萍這個在知識分子干部家庭環(huán)境中走過來的女子,面對丈夫的粗俗冰冷,氣度狹小,她感到越來越難以忍受。
2002年電池廠徹底不行了,張萍和丈夫先后下崗。張萍是一個要強的女人,面對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她必須尋找自救的辦法。她開始考察市場,她多年來一直都做銷售工作,她覺得有能力自已做點什么。
她終于看好了自已住所附近的一家店鋪,這家店鋪原來是做火鍋生意的,后來因經營不善,現(xiàn)欲低價轉讓。張萍便盤了過來,把店鋪稍加改裝,另外請了一位師傅,仍舊做起了火鍋店。由于張萍的懂經營,會管理,又善于應對各種人與事,所請師傅的手藝也好,時間不長生意便火爆起來。
這時丈夫誠在家呆不住了,他主動要求過來給張萍幫忙。但他氣度狹小,經常為一些小事和張萍爭爭吵吵,有時候為一些熟悉的顧客過來敬酒獻殷勤什么的不惜和張萍翻臉。
日子就在這種爭爭吵吵中滑過去了,張萍店鋪的生意還是比較好。
后來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徹底傷透了張萍的心。
那是一天晚上,張萍出去辦事,來了幾個男顧客,可能是某執(zhí)法部門的人員,喝完酒后對張萍請來幫忙的一位姐妹拍拍打打,這位姐妹不干了,掀翻了桌子。
張萍回去看見這杯盤狼藉的場面,并沒有說什么,可丈夫借機發(fā)揮,對她惡言相向,說她沒有氣節(jié),沒有骨氣,連這位姐妹都不如。
張萍的心已經涼到心底,她不明白自已為這個家兢兢業(yè)業(yè),為何總是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沒幾天,又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張萍心情不好,自已喝悶酒,多喝了幾盅,便爬到店里面的一個包廂睡著了,F(xiàn)后來,包廂里也進來了一位喝醉酒的男人,伏到張萍的旁邊也睡著了。
丈夫看見了這種情形,不分青紅皂白,就認為張萍和這個男人有染,勾肩搭背,便找到幾個弟兄把倆人拖到外面狠狠揍了一頓。張萍清醒過來時,渾身疼痛得厲害,當她明白是怎么回事時,氣憤不已,羞愧難當,心徹底死了。
張萍知道自已蒙上了這種不白之冤,天水她是呆不下去了,兩個孩子該怎么辦?前方的路是黑暗的,不辨方向,自已又將何去何從?
那陣子雯雯剛好初中畢業(yè),雯雯上初中后學習成績只是中等,上高中前途也不知怎么樣,慎重思考后她果斷地把雯雯送進了蘭州一家中醫(yī)學校學習針灸按摩。她想只要雯雯將來有一技之長,不愁沒有飯吃,學這個專業(yè),也適合雯雯現(xiàn)在的身體情況,有可能的話,還可為殘疾人康復事業(yè)做點貢獻。
送走了雯雯,小兒子還在上幼兒園,寄放在父母處,張萍做妥這一切,尋思著,應該到哪里去謀生。她對丈夫已經不抱任何希望。
就在這時,有同學從廣州打來電話,他是張萍原在白銀的同學正忠。電話中正忠告訴張萍他現(xiàn)在已辭掉了監(jiān)獄干警的工作,在廣州做一項生意,并且生意也做得很好,希望張萍也南下廣州,與他一起合作。
張萍接到這個電話后,感覺到天助神降,自已正走投無路,卻有人來給自已指點迷津,暗送渡船。
張萍又想,這位仁兄可以把那么體面的職業(yè)都辭掉,下海經商,可見他從事的這個行業(yè)前景多么誘人。
她于是整點行裝直奔廣州。
到了廣州,見到了這位仁兄,具體了解情況后,才知道老同學正忠在她來之前滔滔不絕講述的所謂一本萬利的生意結果是一種變相的傳銷,他們傳銷的是一種高檔的可健品,張萍懵了。
張萍的心里又經歷了一番痛苦折磨,剛脫離了不堪,又進了狼窩。盡管她做過那么多年銷售工作,但那是傳統(tǒng)生意模式。她從心底是抵制傳銷這東西的,但自已當時是賭著氣出來的,身上所帶的錢不多,就這么回去,丈夫會怎么看自已,自已的面子又往哪兒擱,這且不說,自已也沒有退路呀!
就這樣,張萍暫時在這個傳銷團伙里滯留下來,作為棲身之地。但她拒絕做任何事,拒絕培訓,聽課。張萍要么整天在宿舍睡覺,要么就在外面轉悠著另謀出路。時間不長那位同學已發(fā)展下線60多人,他本人已升到金鉆一級,據(jù)說可拿許多紅利。但張萍主意已定,不眼紅,不動心。
張萍終于在廣州的一處地方看好了一個正在轉讓的飯館。她準備盤下這個小飯館,但發(fā)愁的是自已沒有更多的資金;氐剿奚岷,她開始游說正忠。
她告訴正忠,傳銷組織作何時候都是非法的,不如現(xiàn)在見好就收。把人員解散了,拿出錢來做飯館生意。那位同學有些心動,正好另外有一對夫妻愿意進這個傳銷組織,那位同學就撤身出來了。
張萍和她的正忠便轉讓下那個店鋪,做北方風味的面館生意。沒多久,他們的生意也火爆起來。張萍每月都抽出將近一千多塊錢分別寄給雯雯和父母,作為兩個孩子的生活費。
就這樣,她在廣州滯留了三年,做了三年的飯館生意,把雯雯也供給到中專畢業(yè),小兒子上小學了。
雯雯畢業(yè)回來后就業(yè)又成難題,張萍只好把飯館全部交給正忠打理,自已只身回到天水。
回來以后,張萍發(fā)現(xiàn),丈夫脾氣不但沒有改變多少,而且身邊已經有了別的女人。張萍預感到他們的婚姻這回可能走到了盡頭。
張萍向丈夫提出離婚,她覺得這樣不死不活拖下去,對兩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可丈夫死活不離,他寧愿這個名存實亡的家庭存在著。
為了離婚,張萍做出了最大的犧牲與讓步,只要丈夫離婚,除倆孩子歸自已撫養(yǎng)外,家里的一切包括房子、存款、家具都歸丈夫所有。張萍帶著兩個孩子凈身出門。
在這種有利條件誘惑下,丈夫同意協(xié)議離婚,最后兩人便達成了一紙離婚協(xié)議。
張萍從家里搬出來后依舊很堅強,她看在兩個孩子的份上,一門心思往前走。她開始找房子,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終于找到一間平房租下來,又自已動手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廚房,自已動手涮房,收拾門窗。最后在父母、兄妹的接濟下有了一個自已的窩,母女三人便安頓下來。
她把小兒子聯(lián)系到市內一所比較好的學校上小學,為雯雯就業(yè)的事又多次找民政局、找殘聯(lián)。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殘聯(lián)的幫助下,雯雯終于順利地進了一家企業(yè)當打字員,每月的月薪也能拿到800元。雖然沒有干上自已所學的針灸專業(yè),孩子和張萍都已滿足了。
兩個孩子的事步入正軌后,張萍終于可以喘一口氣。她永遠是那種不服輸?shù)呐耍龑に贾,自已該干點什么,才能支撐起這個家。剛開始,她和別人合伙作了一段時間的飯館生意,太累,后來又給一家做酒的公司推銷酒,每月的收入也還過得去。
在張萍這些年的支持與鼓勵下,在姥姥、姥爺兩位退休老干警的影響感染下,雯雯的性格也非常堅強、勇敢,遇事有膽有識。
雯雯現(xiàn)在已是23歲的大姑娘,長得清純秀麗,落落大方,要不是她的那條腿有殘疾,可以想見她一定是一位漂亮悅人,人見人愛的女孩。
那是去年12月份,世博會準備在上海召開,世博會舉辦160年來首次準備設立一個殘疾人展館,取名“生命陽光館”,所展示的主題是“消除歧視,擺脫貧窮,關愛生命,共享陽光。”生命陽光館籌委會的人便向全國各地招募殘疾人志愿者講解員。這一消息在網上公布后,雯雯看到興奮不已,在征得媽媽和家人的同意后,通過市殘聯(lián)在網上報了名。等待的時間雖然是漫長的,幾番周折,幾經篩選,今年3月7日,雯雯終于接到了主辦方發(fā)來的錄取通知書。這是她夢昧以求、期待很久的好消息,她將成為世博會生命陽光館一名志愿者講解員。后來,她才知道,她也是生命陽光館全國唯一的一位非上海本地殘疾人志愿者。
張萍為了鍛煉女兒的毅力,決定讓她一人乘飛機前往世博會報到。雯雯趕到世博會后,第二天便投入到生命陽光館志愿者緊張的培訓當中,既要做到和手語搭檔配合默契與同步,又要惡補英語,每一次的講解都要用中英文雙語講解。這些對踏入社會不久有雯雯來說是全新的挑戰(zhàn)。雯雯從母親那兒繼承了要強的性格,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做就做最棒的。
最重要的還是生活上的困難。雯雯這次去當志愿者,所有費用都是自已承擔,雯雯知道自已家庭的困難,母親帶著弟弟獨自生活也很不容易,為了節(jié)省開支她只好在離生命陽光館比較遠的上海郊區(qū)與別人合租到一間住房,自已做飯。每天往返要換乘一次公交和三次地鐵,這對于一個殘疾女孩來說,艱辛可想而知。
就這樣,她反復練習、反復鉆研,經過不斷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雯雯終于成為世博會生命陽光館一名出色的志愿者講解員,她擔任的是序廳講解員。她充滿激情的講解,所表現(xiàn)的堅強和樂觀,真情與奉獻,深深感染著每一位游客,從而贏得世博園“生命之花”的美譽。在日均接待兩萬人的生命陽光館,雯雯穿著高跟鞋在展館入口處歡迎每一位游客的光臨,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實在站不住了,她就坐在輪椅上和自已的手語搭檔一同向游客講解展館情況。當有記者問她累不累時,雯雯總是爽朗地說:“忙起來就顧不上累了,我是靠自信站在這里的”。
前后經她接待過的游客有中外許多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中外史節(jié)與外交人員,跨國公司的老總、國家院士及高級科研人員,作家,藝術家,演藝界人士,設計師,還有一些中外普通市民與殘疾人中的姣姣者,她還見到了她仰慕已久的殘疾人作家張海迪與我國殘疾人領袖鄧樸方先生。
由于在世博會上表現(xiàn)出色,她的事跡不斷有媒體宣傳報道。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甘肅電視臺、天水電視臺、新民晚報、浙江日報、蘭州晨報、天水日報、天水晚報、還在國內各大知名網站都曾宣傳報道過這位殘疾女孩傾情奉獻世博會的感人事跡。
通過媒體看到雯雯的事跡后,蘭州四方未來集團的董事長瞿金葉女士和全體員工慷慨解囊,資助雯雯6000元人民幣,希望雯雯在世博會期間生活得稍微好一點。瞿金葉認為,雯雯代表著甘肅殘疾人積極奉獻的精神風貌,她樂于奉獻,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稱得上世博會上盛開的一朵“甘肅之花”。
雯雯現(xiàn)在每天一個電話和遠在天水的母親、姥姥、姥爺溝通,說說自已的心里話和日程行蹤。我對張萍說,雯雯現(xiàn)在可算一夜之間成了名人。可張萍每天在電話里鼓勵孩子做人做事要認真、真誠、低調,不事張揚,戒驕戒躁,因為前面的路還長。
雯雯現(xiàn)在比任何時候懂得感恩。當她聽說生命陽光館和上海仁愛醫(yī)院推出了在全國進行500個腦癱和500個兔唇兒童的康復計劃的消息時,她便主動給家鄉(xiāng)爭取名額,正是被雯雯的真誠和愛心所感動,目前這個康復計劃已答應給甘肅10個各額。
張萍告訴我,雯雯從小到大最喜歡唱的一首歌是《隱形的翅膀》。歌詞的大意是: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我終于看到,所有的夢想都開花,
追逐年輕,歌聲多嘹亮,
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隱形的翅膀,讓夢恒久比天長。
留一個愿望,讓自已想象。
面對這首《隱形的翅膀》的歌詞,我雖然不會唱,但我的心也在被感動。我明白,雯雯一定在這里找到了自已心靈的共鳴點。她希望自已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朝著既定的目標振翅高飛,她希望自已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在孤單與挫折中不退縮,不哭泣,她要盡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
一個殘疾女孩,一個弱勢群體,可她卻有這樣一顆火熱的心,熱愛生活,熱愛世界。這樣一種境界,樂觀向上,樂于奉獻。她從一出生到現(xiàn)在,經受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打擊與挫折,可她在母親等親人朋友的鼓勵下,堅強地走過來了,今天終于走向了世博會,走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我于是聯(lián)想到雯雯的母親張萍,她也算是一個優(yōu)秀的女人,在挫折中奮起,在逆境中進取。堅強、自信、樂觀,生活也給她降臨了太多的磨難,她仍然堅強面對,勇敢地走過來了,還培養(yǎng)出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女兒,這應該是好人得到好報的結果。
據(jù)雯雯的母親透露,目前還有一位法國的年輕設計師(是生命陽光館的主設計師)正在熱烈地追求著雯雯,他也是在上海、在生命陽光館與雯雯一見鐘情,便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堅強的中國殘疾女孩?肾┬睦镫m說很高興,但一考慮到自已目前的處境,內心還在猶豫著,徘徊著。
我鼓動張萍,讓雯雯大膽接受這份來自異國的愛。也許在這位外國小伙的心中,愛情是至上的,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得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平等。
我從內心祝福雯雯,能夠找到屬于自已的愛情與幸福,最后希望雯雯能通過自已目前所處的世博會生命陽光館這個平臺,為家鄉(xiāng)的宣傳和旅游事業(yè)做點貢獻。我希望通過她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了解天水,來甘肅投資興辦企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