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就生長在麥子生長的地方。麥子生長的地方是麥田,在我的潛意識里那是一個泛著家的溫暖光澤的地方。
在我的腦海里有著太多關(guān)于麥子的記憶:我曾背著竹筐到麥田里撿麥穗,也曾帶著鐵鏟撬開螞蟻的窩,把儲藏在里面的麥粒掃進(jìn)簸箕,也曾在麥場里用彈弓驅(qū)散試圖偷食麥粒的麻雀……在仲春時節(jié),我喜歡走上田壟,去傾聽到麥子拔節(jié)的聲音;麥?zhǔn)罩螅蚁矚g吃的是用新麥蒸出的饅頭,它那濃濃的麥香令我垂涎欲滴……因而每次看到米勒的《拾穗者》,我都會駐足;每次讀到海子的《麥地》,我都會落淚。每次看到麥田里站立著的麥子,心頭總有一種妙不可言的快意,仿佛一陣陣從琴弦上點點滴落的雨韻,悄悄地滲入干涸的心田,讓人打蔫的思緒宛如久旱的禾苗,一下子泛出幾分綠意。
在我曾經(jīng)遙望的視線里,麥子就是麥田里的詩人,他們走過的路是艱辛的,從秋日入土那一刻起,開始是芽,接著是苗,然后是漫漫冬日里冰刀雪劍的磨練。麥子在冬日里波瀾不驚地活著,默默無聞地把自己活成了一種精神,才有了春日里的一叢綠色。當(dāng)五月來臨,麥子的乳汁漸漸飽滿之時,沉寂了一年的鐮刀從銹跡斑斑的痛苦和失落中走出,麥子就齊刷刷地倒在農(nóng)人的懷里,像一位逝去的老人一樣安詳?shù)乃チ恕?/span>
記得詩人麥克對我說過,麥子雖不高貴,也絕不平庸。他們沒有張揚的個性,卻有積淀的深刻。平凡是他們的外表,深邃是它的內(nèi)心,默默生長在民間,雖沒有理想主義的花朵,卻有現(xiàn)實主義的麥穗。麥子知道自己的最終歸宿是葬于人腹卻無怨無悔,因為它們真誠地活過,無愧于生養(yǎng)它們的厚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走進(jìn)人的肌體,人就成了活著的麥子;人魂歸泥土,麥子是活著的人。
麥田是我夢想長成的地方。是我青春老去的地方,當(dāng)家鄉(xiāng)的麥子成熟時,麥浪滔天就如同金色的的海洋上,那景象美極了,讓我忍不住想躺在麥浪中間,透過它們看天上舒展變幻的云朵,或者變成一棵小草臥在它的身邊,又或者變成一只小螞蟻,就這樣趴在那片土地上,靜靜地仰視麥子們。看吧,那一棵棵挺拔的麥子,我感覺它們就像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在平淡的日子追求著幸福的生活。
我也是一株麥子,一株承襲了麥子所有秉性、植根于田野的麥子,雖然有些弱不禁風(fēng),頑強(qiáng)卻是我與生俱來的品質(zhì),因為我的根與這塊土地血脈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