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學校放假,我急忙收拾,忙著趕回我那久違的家中。
走進村口,我聽到了村中喪事的聲音。“孝子就位 跪 ”再快步趕至村中,熟悉的張嬸家門前擠滿了前來奔喪的人兒。我心中忽然顫動一下,李叔兩年前因為工禍已經離開了這個美妙的人世。緊張讓我從擠攘的人群中望去,用紙花、金銀箔等紙竹殯葬陰間用品制成的靈堂中卻放著那張善良的顏容。張嬸去了,張嬸因勞累成疾,久拖不治而去了,張嬸帶著對小創(chuàng)、小星的思念與牽掛永遠的去了。然而留在人世的竟是小創(chuàng)、小星最痛苦的思念。
“惟 公元二0一0年歲次庚寅年農歷十月十五日是為張……母親大人一生含辛茹苦,為兒為女。終以操勞成疾而遠離人世,引發(fā)眾親屬落淚痛苦。再憶那……兒女也紛紛落淚痛心謝恩,眾人無不感受其情。嗚呼痛哉!伏惟尚饗”聽著村中看客爺?shù)膽涯顝垕鸬淖湮,在場賓客無不掩目拭淚,眾人落淚以示同情。小創(chuàng)、小星的外婆在枋旁撫摸著張嬸冰涼的身體,并拍打著那死者安息的靈柩。張嬸家中的哭聲、呼喊聲、看客聲、樂隊奏樂聲等共同構成了一首令人無法制止的動人心弦的悲痛樂曲。
想著張嬸、李叔生前的幫助,我自愿參加了這個眾人參加的葬禮儀式。我為著張嬸能夠安詳入土且含笑九泉,于是我們大家一起共同為這個貧苦的家庭幫忙。
午后,《三娘教子》片段令當場氣氛更加悲壯;一首《母親》的歌聲牽引著無數(shù)人子的思念,也令不少人子落淚痛心……在舉行完悼念儀式后,“起靈”一聲便送走了這只離別的隊伍。在懸掛著“金童帶往七尺地”,“玉女引向九重天”的引路幡帶引下,由八仙棺罩罩的靈柩旁,無奈的老狗低下頭并放慢腳步,共同隨著主人來到那永遠寧靜的七尺洞府前。
“解麻繩,挽孝布”,再看客者的引導下,載著慈祥的張嬸的棺柩被慢慢移至七尺墳洞中。不懂事的小創(chuàng),小星此時卻也痛苦欲絕,已經成為單親的他們又怎能忍心離去這人世中最親的人呢?望著母親的離去,他們無奈的站著。老狗耷拉著耳朵,俯臥在主人的墳旁,舔著那墳旁沾有獻湯飯的黃土。墳旁樂隊仍戲曲演奏?纯驼哂猪炂鹆藟炃暗牡课模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huán)理,世代相傳至古今。常記父母教育恩,今日母離傷子心。難忘父母慈容面,今日墳前最后來思念。父母今日離了世,兒女化紙錢來表心意;堝X 孝子就位 搭躬
晚上我回到家,一天的勞累使我躺在床上,但我久久不能入睡。
想起張嬸一家的遭遇,我深感同情,但我又疑惑,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今天,為什么還有如此的家庭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呢?又怎樣才能解決這些人的生活疾苦的問題呢?
社會主義政策好。不錯的,但不能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不能算做好政策。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和國家即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執(zhí)政府。所以在今天的社會,國家要想真正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肯抓落實社會主義救助政策,并扶助偏遠農村的最底層人民過上真正意義的小康社會生活。
望著十五的圓月,我沉思著:假若上天有靈的話,愿張嬸黃泉路上一路好走,并扶持小創(chuàng)、小星長大成人。要想建設真正小康社會,必須推動祖國的政策改革,而讓更多的人過著更幸福,更舒坦,而讓生命之花放得更加燦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