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到進(jìn)入臘月,媽媽就準(zhǔn)備熬臘八粥了。媽媽信佛,樂善好施,凡是別人有求于她的,只要能幫上忙,她都會盡力去幫。 我家院子的東南角有一棵大棗樹,每到秋天,就會結(jié)很多棗。這時媽媽會小心地把棗打下來,趁天氣晴朗的時候,把秫秸箔用凳子和棍子架起來,然后把大棗均勻的攤在上邊曬。那棗在太陽的恩澤下,一天天慢慢變紅,變軟,一般十幾天就能曬成又紅又大又香又甜的干棗了,就像一個個精美的紅瑪瑙,十分誘人。每年不管收多少,我家的紅棗從來不賣。一進(jìn)入臘月,媽媽就會讓我去給鄰居家送棗。 “快臘八了,給你二奶奶和三嬸家送一瓢棗去,讓他們做臘八粥。”我剛放下書包,媽媽對我說。于是我就用瓢端著大紅棗,給左鄰右舍東一家西一家的送。有時他們也給我點花生、核桃之類的東西。 有的鄰居也勸我媽把大紅棗拿到市場上賣了。媽媽說,能賣幾個錢啊?就是一個不吃都賣了,也好過不到那里去。再說,咱的鄰居親戚家也都沒有。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一到臘月,天氣就很冷很冷了。臘八那天黎明,窗外還一片漆黑,我還在甜蜜的夢中,忽然一股誘人的粥香味從門縫里鉆進(jìn)來,綿甜而溫馨。我正欲起床,媽媽早把從灶膛口烤的熱呼呼的棉褲棉襖蓋在被子下:“趁熱乎趕緊穿上,小懶蟲。”冬天的每個早上。我都會聽到媽媽的這句話,年幼無知的我,不知道感恩,F(xiàn)在想來,在那個困難的時代,媽媽的這個舉動,包含了多少對孩子無私的愛啊。 廚房里的鍋蓋已經(jīng)掀開,蒸汽裹著醇香籠罩在整個房間,然后從廚房門口擠出來,向四面八方緩緩漫溢,把節(jié)日的祝福撒滿大街小巷。 灶膛里的余火還很多,鍋里的臘八粥還在“咕嘟、咕嘟”的冒著氣泡。望著那一大鍋黏黏糯糯琥珀色的粥汁,那紅的棗,青的豆、白的山藥、花生米、核桃仁等點綴其間,猶如一位大師精心繪就的濃墨重彩的油畫,伴隨著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味撲鼻而來,不由的我垂涎三尺。 媽媽終于盛出一碗她得意的作品:“先給你奶奶送去。”這我知道,奶奶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眼睛又看不見,每頓飯,第一碗總是先送給我奶奶吃。她又讓我給村西頭的老奶奶送一碗。從門第上說,她其實和我家并不是很近,是一個五保戶,也八十多歲了。“這也不值啥,咱不給她,也許她今年就吃不上臘八粥了。”善良的媽媽總也忘不了別人。 終于該我們享受媽媽的臘八粥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品賞著媽媽精心熬制的獨特美味,還有那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的醬豆小菜,一邊聽媽媽講佛祖是如何在臘八這天成道的;岳家軍吃了臘八粥是怎樣大敗金兀術(shù)收復(fù)失地的;朱元璋從小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你們姊妹幾個要好好上學(xué),長大了多做善事。”媽媽雖然文化不高,對這些民間傳說卻知道的很多,還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入其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幫助別人,自己都吃不飽,咋著幫別人?”媽媽經(jīng)常這樣對我們說。這也成了我們姊妹幾個不怕吃苦,努力學(xué)習(xí),一直向上的動力。 十二年前的臘八節(jié),吃了媽媽給我們做的最后一頓臘八粥,到臘月二十八那天,媽媽以八十八歲的高齡永遠(yuǎn)的離開了我們。媽媽一生辛辛苦苦,樂于助人,不知她大大小小幫助過多少人們。她真的太累了,在天堂她應(yīng)該好好歇歇了。出殯那天,天氣低垂,大雪漫天,好大好大的一場雪啊!人們說,這是老天也在為我的媽媽哀悼,因為她是一個善人,一個好人…… 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熬的臘八粥了?蓩寢尩囊羧菪γ玻瑡寢屇菬嵝闹,一生行善的精神就像一面鏡子已經(jīng)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令我時時不敢懈怠,唯恐有違媽媽的良苦用心。 一碗臘八粥,一縷母愛情;無私的母愛,讓我們感恩一生。 哦,媽媽那永遠(yuǎn)的臘八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