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閱讀題中,有一個題型相對簡單,考生得分率相對較高,那就是長篇閱讀,以前被稱為“快速閱讀”,顧名思義要求“速度”與“理解”并重,尤其強調速度。文章長度約1000字,文后有10個問題,是基于原文的10句話,要求學生找出在原文中那個段落出現(xiàn)的,時間要求在15分鐘之內完成。
在課堂訓練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仍不得其法,一是做題速度總提不起來,二是正確率也不高。筆者也和同學們進行了探討,有的同學不是因為英語底子不好,不是由于基礎差,而是閱讀方法不當。問到閱讀技巧同學們時都能張口就來:skimming and scanning, 但如何能將其運用到實踐中,那是兩碼事了。在閱讀過程中多數同學沒有思考,抱著“碰運氣”的僥幸心理,碰到了就得分,碰不到就以為自己運氣差,沒找不到,完全不解“閱讀理解”內涵。筆者將所謂的“技巧”歸結為兩點:理論(知道是reading)+多練(自己動手動腦)。理論不是用來背的,是用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的,閱讀能力說帶底就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到現(xiàn)在為止,有的大學生還不會讀書,不管這書是外語的還是漢語的,因為他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不知道何謂“讀書”。而“如何讀書”是需要學習,需要訓練的。
不同類型的閱讀都有一個共同點,同學們要做積極的閱讀者,不要做被動的閱讀者:腦子里永遠帶著這個問題去讀:“What is it talking about?”。閱讀訓練中,一段話讀完了,我都會問這個問題:用幾個總結一下“它講了什么?”(“What is it talking about?”)。好多同學一臉茫然。概括總結能力是任何一個積極讀者必須具備的,而且隨著你積極地閱讀,你的概括總結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同學們應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概括總結能力,學會把文章作為一個整體去看,而不是單個詞,短語甚至句子。只有從整體角度入手去讀時,才能判斷出哪些地方需要“精度”,哪些地方需要“略讀”,甚至可以直接跳過,不斷提高閱讀效率。
多進行閱讀訓練。課上時間有限,同學們已把做題的步驟和閱讀技巧了然于胸,但就是閱讀速度太慢,歸根結底還是沒有練習。閱讀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和琢磨,需要不斷提高自己。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由美國的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聯(lián)袂推出,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書里詳細介紹了什么是閱讀,閱讀過程中讀者常遇到的問題,并對不同題材的閱讀材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閱讀策略。相信你讀完這本書,閱讀水平會更上一個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