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藝術化指的是將人生視為藝術品,用心地去雕琢它,使其理想化、美化。如何才能使人生藝術化呢?
一、懂得“裝飾”
“裝飾”即美化。從個人層面來說,“裝飾”個人指的是內(nèi)外兼修。外要注重儀表儀容儀態(tài),內(nèi)要注重品格的修養(yǎng),不斷地完善自我;從家庭層面來說,“裝飾”家庭指的是要使家庭變得溫馨、美好、和諧;從國家層面來說,“裝飾”國家指的是通過自己的力量,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美好;從民族層面來說,“裝飾”民族指的是要有民族自信心,努力把本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發(fā)揚光大,對本民族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資源要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使其煥發(fā)出新生的力量;從社會層面來說,“裝飾”社會指的是要成為促進社會和諧公平美好的一股力量。
二、將勞動視作實現(xiàn)人本質(zhì)力量的一種方式,在勞作中最大程度地體驗自由
馬克思認為與動物式勞動相比,人的勞動具有自由自覺性,因為動物的勞動完全服從于本能需求,而人的勞動可以超越本能,成為確證人的本質(zhì)和張揚個人主體力量的一種手段。在勞動中,人可以體驗到自由的樂趣。勞動是人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使人生藝術化,就得使勞動藝術化。無論我們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要盡可能地追求“自由”。朱光潛在《談美》中說:“我認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yè)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yè)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朱光潛的這段話啟示我們,在勞動或工作時,不要把世俗意義上的利害看得太重,要超越趨利避害的本能,盡可能地去追求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東西,這樣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所謂的“自由勞動”。人只有在“自由勞動”中才能成為自由、和諧、全面發(fā)展的“真正的人”。
三、保持適當?shù)纳罟?jié)奏,將自己的生活譜寫為一首和諧的樂曲
生活節(jié)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生活節(jié)奏太快,很可能會失去許多對美好事物的體驗機會,一個步履匆匆、埋頭趕路的人很難欣賞到沿途的風景;生活節(jié)奏太慢,容易滋生懶惰、驕奢淫逸之惡習。因此藝術化的生活節(jié)奏要張弛有度,不緊不慢,像一首田園交響樂一樣,既有緊張急促的旋律,也有婉轉(zhuǎn)舒緩的旋律,兩者互相交織,相得益彰。
通過藝術意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可以通過閱讀或觀看經(jīng)典藝術作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比如閱讀蘇東坡和毛主席的詞作,涵養(yǎng)自己博大曠達、樂觀豪邁的胸襟;閱讀一些具有崇高風格的作品如《浮士德》《卡拉馬佐夫兄弟》《日瓦戈醫(yī)生》《鋼鐵是怎樣的煉成的》,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超越本能、超越平庸,追求神圣和偉大;還可以通過觀看一些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的電影、電視劇、話劇如《覺醒年代》《問蒼茫》《孔子》《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
通過以上四種方法,我們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不斷地向藝術趨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