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9月入職以來,在《大學英語》的授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最頭疼的問題可能就是英語語法?紤]到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經(jīng)歷可能至少有6至12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學習者是都零星地接觸和掌握英語語法。那么,進入大學后,筆者建議學習者首先應該建立一個框架,即,“139”(即,一生三,三生九,九生無數(shù))的英語語法框架。這個框架在筆者所代的2009級、2010級、2012級和2013級等9個班級中,均試講過。多數(shù)同學反映:了解了“139”后,他們一方面依據(jù)框架尋找自己在學習英語語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逐一攻克;另一方面在框架內(nèi)逐步深入和擴展對英語語法的知識學習?傮w上看,這個框架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F(xiàn)將內(nèi)容整理出來,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從中受益。
那么,什么是“139”呢?
“1”,就是只有一個英語語法,就是現(xiàn)代英語語法,F(xiàn)代語法是以描寫語言現(xiàn)象為主,而不是規(guī)定語言的使用。
“3”,代表英語語法分為三個部分;
“9”,代表英語語法的三個部分又各自包含三個部分。具體如下圖所示:

“1”比較好理解,就是一個完整的英語語法。語法,就是一套約定俗成的“法則”。
“3”即英語語法由發(fā)音、詞匯和句子等三部分構(gòu)成。
英語的發(fā)音,簡單地講包含三個部分——元音、輔音以及“大雜燴”。
元音,怎么發(fā)?輔音,怎么發(fā)?英語有自己的方法。“大雜燴”是指,元音和輔音加在一起,應該怎么說。這部分包括爆破、弱讀、重音、連讀、停頓和語調(diào)等。對此,英語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果不按照它的方法,我們在說英語時,要么對方聽不懂,要么我們說的是“醋溜英語”,這樣就會對交際帶來負面影響。關于這部分的內(nèi)容,同學們可以參閱我們圖書館內(nèi)有關英語語音或發(fā)音類的書籍。
對于英語的詞匯,學習者應該掌握詞義、詞性和詞的變化等三個部分。先說詞性,學習者在初高中時期,學習英語的單個單詞的詞性相對講比較單一,即,某個詞要么是名詞、或不及物動詞、或及物動詞、或形容詞。但是,進入大學后,當同學們發(fā)現(xiàn)某個詞,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不及物動詞,還可以做及物動詞的時候,就有點“蒙”了。對于這類問題,同學們應該放輕松些。
舉例予以說明。比如有個同學叫張三,他在學校是學生,回家后是子女,在社會上是成年人。你說他是誰?張三還是張三,只是社會角色的變化賦予了他不同的身份。同理,語言中的詞匯在表達人類的思想、反映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時,還是比較匱乏的。因此,就需要用同樣一個詞表示不同的意義。這樣,一詞多義就產(chǎn)生了。因為需要表示不同的意義,在句中的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那么,詞性也就變了。再說詞義,在初高中階段,學習者主要接觸的是基本詞義。進入大學階段后,僅僅滿足于基本詞匯,英語的有些文章是無法看懂的。這就需要學習者在碰到生詞后主動地查閱字典,在眾多詞義中選擇一個適合此處語境的詞義。
最后說詞的變化。這是學生經(jīng)常會犯錯誤的地方。漢語是方塊字,單字不會因為句中位置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而英語則不一樣。如果一個普通名詞出現(xiàn)在句首,那么,這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如果一個動詞前面的主語是第三人稱,在一般現(xiàn)在時的情況下,這個動詞要加“-(e)s”。還有就是各種詞類之間的互換。
英語學習者應該掌握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子的用途和“大雜燴”。
首先,說說句子結(jié)構(gòu)。這個其實就是同學們在初高中階段學過的基本句型——主系表、主謂賓、主謂雙賓、主謂和主謂賓賓補。這些都必須要掌握。
其次,說說句子的用途。這個也是同學們之前就學過的,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最后,什么是“大雜燴”?比如,英語的句子分簡單、并列句和復雜句,各類從句,主謂一致,否定,倒裝等問題都歸入其中。
了解了上述內(nèi)容之后,學習者對英語語法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旧希“139”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等三個階段已經(jīng)涉及。只是學習者自己沒有歸納總結(jié)這個框架而已。進入大學階段,我院選用的教材是《新視野大學英語》。我們所學的內(nèi)容是在這個框架內(nèi)的進一步深入和擴展。希望同學們在了解了框架后,一方面依據(jù)框架尋找自己在學習英語語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逐一攻克;另一方面在框架內(nèi)逐步深入和擴展對英語語法的學習。
非常感謝外語系主任王教授在百忙之中能夠?qū)忛喨,并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
外語系:李斌 |